大连市万里爱心会承接的大连市民政局2019年购买社会组织开展为民服务项目—外来务工子女公益助学项目(一)现已通过彩虹课堂义教班、赋能安全课堂、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公益亲子历奇夏令营、公益面塑课堂、公益亲子环保活动等多种形式服务2000余名外来务工子女及其家长,项目通过“社工+义工”联动模式,运用专业社会工作力量,通过个案访谈、小组等社会工作方法,协调志愿服务力量联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全方面的教育、生活训练及心理疏导;针对其家庭进行亲子教育方法辅导等多种社会支持服务,促进家庭力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共同推动外来务工子女及其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好地融入城市。同时针对于因病致贫、因故返贫等家庭经济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对应其实际困难,开展助学活动,受益群体涵盖多年龄段。 本次赋能安全课堂,针对新城小学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根据不同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提供较为有针对性的授课内容。 六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大,心智较为成熟,并且开始进入青春期,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对于性别也开始慢慢有了一定的意识,所以项目为六年级的孩子设计了防性侵课程,首先老师通过一首儿歌带领孩子们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告诉孩子最简单易懂保护自己身体的原则就是:内衣覆盖的地方就是私处,不可以给别人触碰。 除了树立正确的对身体的认知外,更要让孩子意识到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通过多个情境,引导孩子辨别哪些是正常的身体接触,哪些是不正常的身体接触,比如医生要给她检查身体,有时候需要检查全身,甚至是私处,因为妈妈在旁边,所以是安全的,但只要她觉得不舒服,就有权说 “不”。并通过情境演示和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孩子学习如何预防性侵害以及如果不幸遭受了性侵害正确的处理方法,同时告诉孩子如果受到伤害后出现心理的不适症状应该如何应对,并引导孩子不论发生什么你都是父母和老师的宝贝,不能用坏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你没有错,明天的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照亮你的生活。 针对四、五年级学生,项目设计了防校园暴力课程,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从自我做起,不恃强凌弱、不以大欺小、不聚众斗殴等,号召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课堂上讲师通过PPT课件、文字展示、观看视频、讲解案例、情景剧演示等多种形式,向同学们讲述了“什么是欺凌”、“怎样预防欺凌”,引导学生要敢于向校园暴力说“不”,要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遇到欺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及时报告老师和家长,妥善处理矛盾。讲师还通过进行了详细讲解,以案说法,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 在预防教育中,引导孩子学会分辨事情的对与错,曲与直,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为不受欺负而以暴制暴。当然,也要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孩子平时有心理准备,遇事能从容处理。同时教育孩子有问题第一时间大声呼叫成人或者告诉老师。因为及时处理是遏制校园欺凌的最佳途径。在课堂的最后,讲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宣誓:不施暴,不忍暴,文明校园,从我做起! 二、三年级学生年纪较小,仍然以防意外以及普及安全常识为主为主,首先由讲师介绍本项目,而后讲师由“好看的人不等于好人,熟悉的人不等于可信任的人”引入,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时刻提高警惕,并从多角度多方式教导孩子们如何预防被拐卖;孩子在上学放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被拐骗或被拐卖,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繁重的生活压力,很少能够注意到这方面的隐患,所以帮助孩子们从内心认识到自我防范的重要性刻不容缓,讲师将生活中危险的、不能随意玩耍嬉戏的地方和行为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孩子们,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讲师与孩子们互动频繁,孩子们也积极地给予老师反馈,踊跃发言,孩子们对于课程内容的接受度也很高,在最后总结的问答环节中,老师提问了许多课堂上讲过的内容,每个孩子都回答的头头是道,将生活中危险的、不能随意玩耍嬉戏的地方和行为牢记于心。
|